第 246 章(2 / 6)

丁,蕨菜,苦菜,这些想要挖一捆子,一筐子可不容易。

没个一上午可能还装不满一筐子。也就是说有时候忙一上午,也才三分钱。

就是资本家的心都没这么黑啊。

“不低了。”老支书却道,“夏季的时候,满山都是野菜,猪吃的,鸡吃的,到处都是,那是拿镰刀割的,十来分钟给你割一捆子,至于你说的那些婆婆丁,找到位置了,用锄头挖,地里面都有不少,到时候中午放工了,给你送个十几筐子,二十几筐子都不成问题。”

“三分钱一捆不算低了,手脚快的大姐小媳妇们,一天能给你割十几二十几捆来。”

甚至连孩子们都可以来做。

“你这样算算,一天你要得多少

() 钱来买?”

一人按照十捆来算,一天就是三毛钱。

看着不起眼,但是架不住人多啊,生产队的社员们,孩子们,老太太们,他们能动的都会去做的。

有时候,还不止十捆呢。

沈美云,“那就听您的,若是后面野菜不好挖了,在根据时令季节来涨价。”

老支书听到这话,笑的满脸的褶皱子都皱在一起,意味深长的来一句,“沈知青啊,做生意可不能心软。”

做生意心软,做不到大钱。

人家做生意的,恨不得把收购的成本价压到最低,沈美云却相反,生怕社员们吃亏。

沈美云笑了笑,“我也不是做生意的人,我只是做我想做的事情。”

除了赚钱之外,她还有点理想。

只是,这理想在上位者,或者说是生意人眼里,太过天真了一些。

老支书听到这话后,他沉默了下,“沈知青,你是个好人。”

好人就该有好报。

沈美云笑了笑,“不敢当,只是做人做事,无愧于心。”

只求这一点。

老支书心里微微叹口气,难怪人家沈知青能够做到这个地步,看看她的做事准则,回去后还是要好好教育家里的孩子,将来和沈知青学。

敲定了这些细节后。

老支书便召集生产队的社员们开了个会,他再三强调,“这是人家沈知青念旧情,所以才给咱们生产队社员们,一个谋生的出路。”

“大家今后在给养殖场送野菜的时候,一定要讲一个实心,不要滥竽充数去坑害人家沈知青,人家沈知青把咱们当自己人,咱们就不能寒了人家的心,别到时候人家觉得咱们前进大队的社员不好,转头去其他大队收购了,那咱们可是自断后路。“

老支书这一番敲打,大家顿时响起来了警钟。

“老支书,您放心,说什么我们也不会去坑害自己人。”

“就是,这是赚钱的买卖,是娃娃们上学的希望,谁要是把这项门路给弄黄了,那就是我们生产队的仇人。”

得到了想要的效果,老支书这才让大家散会去。

他站在土坯垒的高台上,从他这个位置,刚好能够眺望到养殖场的房子。

老支书凝视了片刻,深刻的面容上带着沧桑和期盼,“养殖场啊,你就是全生产队的希望。”

种地是赚不到钱的,甚至,孩子都读不起书。当然,这个想法是老支书去年才有的,以前他从来不会有这种想法。

他一直认为农民的出路就是黄土地。可是自从供出来两个大学生后,他就不这样想了。

他们家是全生产队条件最好的人家,供两个大学生出来尚且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其他人家呢?

他们供得起吗?

答案是否定的。

很早之前,他就意识到了这件事,但是他不能说,因为这是动摇人民群众的根基。

他不能说,不敢说。

只能在得知沈美云要开养殖场后,拼进全力也要把对方给拉到前进大队来。

这一步,他没走错。

养殖场才建的初期,就已经为他们生产队提供了六个岗位,外加还有这么一笔外快。

除此之外,还没算当初厂房建立之前,公社给大队批了手续后,沈美云还交了一笔买地的钱。

那一块地卖了六百块,而这一笔钱则是被大队作为公费来用。

这都还没算未来的钱,未来养殖场发展起来,提供的岗位会越来越多,而收购的钱也是一样的。

这个都是潜力无限的。

老支书在后来的日子,无数次的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那一个选择,让他们前进大队成为整个胜利公社,整个漠河市。

甚至整个黑省,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更是响当当的万元户。

只是这是后话。

*

养殖场的一切步入正轨后,这都进入五月份了,正是野草茂盛,草长莺飞的季节。

养殖场收购的野菜,野草也一天比一天多了,更何况,还有红薯藤,包谷杆,稻草这些。

收购的东西多,这自然要有人负责起来,沈美云还点了一个库管来,这个是比较重要的职位。

小猴会去跑货,经常在外面,他肯定是不行,合适的人选是大河,但是大河忙碌。

交给其他人,沈美云又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