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课(2 / 2)

好的结果呢?

帮忙抵抗了金、解决了大患,可以趁机讨要好处、无论是免岁币,还是讨要土地城池,都是可以商量的。

——所以,一边是优则诸事不变且换了个不知脾性但强悍的新邻居、劣则国破家亡;另一边是……

联金、联辽,哪边好处大?

赵匡胤想不通。他看了看一脸鄙夷混着恼怒的赵光义、以及旁边呆呆的赵恒,更想不通了。

这是赵光义都能明白的道理,赵恒……赵恒就不说了,那为什么赵佶不明白?!

李晓诗道: “其实他这个想法,当时朝中大臣们都不同意的,就连他最信任的‘北宋第一大奸臣’ '北宋六贼之一’蔡京都不同意,但宋徽宗就要这么做,一意孤行力排众议,还是把海上之盟给签下来了。所以在现代,有人说金国是,人在家中坐,肉从海上来——谁说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呢?这不就是么。”

赵佶本人并不是很想理会天幕上小嘴叭叭的李晓诗。他觉得烦。

什么被俘虏,什么不应该,他也没想错啊?

他倒要看看李晓诗接下来打算怎么编。还就不信了,大宋这么有钱,真能没了?

李晓诗: “不管怎么说,辽金大战还是开始了,而宋朝也参与到了其中。”

“两边合力灭掉了已经享受了百余年安定日子、不修兵戈的辽国,辽国灭亡,契丹贵族被迫又一次北上,回到了老祖宗们曾经生活过的苦日子中去。而即便被金国敲诈了一大笔,但宋朝也还是如愿拿回了燕云十六州,金国还是很守诚信的——虽然只有几个月。"

“辽金战争中,宋朝的内部纷争加上军事实力的不济,打了败仗,而这也让金国看到了宋的实力,生出了想要攻宋的念头——但宋朝地广人多,一时半会儿还真不一定能拿得下来,加上两边相安,也没什么借口攻打,所以一时暂时

安定了下来。"

"当时,金国有一名辽国的降将,想要向宋投诚,但宋金的盟约中有明确说明,两方都不得接受对方的降将——"

李世民心里一个咯噔。

他看着李晓诗身后画面上的那个“宋徽宗”,心里生起点不可置信。不会吧,他不会要接受吧?那——

李晓诗:“因为有盟约在先,朝中大臣很多都在反对,但宋徽宗想……”

她身后的“宋徽宗”再次出现了字:

【这人带着城池来投,收了他,不就等于白收了一块地么?当然要收下啊!】李世民:。

这小便宜有什么好贪的??

“他力排众议收下了。”李晓诗说, "后来金人一看,这不就有了打宋的理由了吗?于是发兵开始攻打那位降将所在的城池,要求宋交出他。"

刘彻把书倒扣在桌面上,饶有趣味看向小天幕里的“宋徽宗”,打算看看这位宋朝的皇帝“下限”有多低。

收都收了,不会又给交出去了吧?

李晓诗:"朝中大臣又是一阵讨论。他们认为,既然收都收了,那就已经是大宋的人了,不能轻易给出去,要保护自家的人。但……"

“宋徽宗怕了。”

【我就想白捡个城,没想要打仗啊!!】【怎么就打起来了?快交出去交出去。】

“他又一次力排众议,把这位降将杀掉交出去了。”

赵匡胤:.…

赵佶,你真行。

对臣子出尔反尔,为了小便宜可以置两国盟约于不顾,甚至对投降己方的人没有任何的保护之心,轻易就能为了怕事把人交出去,把对方的身家性命当做无物。

这真的是一个皇帝该做出来的事?

李晓诗:“辽国有一员大将名叫郭药师,他在辽灭亡后投降了宋朝,宋徽宗那时候很是高兴,给了他很大的赏赐,又把重要地方、燕京,交给对方守卫。可——”

她不用说观众们就知道了。

同为降将,物伤其类。

更何况宋徽宗这种操作确实很难不让人寒心。

“所以,在金人大举南下、侵略宋朝的时候,郭药

师就带着人和地,意思意思稍微抵抗了一下之后,直接降了金。"

燕京没了,那开封这样的地理位置,岂不是就可以直接长驱直入了?替金人省了不少事呢。

李晓诗身后的画面又一次改变,还是大宋皇宫,但内容却和之前不一样了,没有之前的欢声笑语,反而气氛紧绷。

朝堂之上,宋徽宗撑着身体,发表了重要讲话。

“吾要禅位。”

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