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2 / 6)

被李斯蒙蔽 , 可见秦国朝堂亦并非传闻中那般任人唯贤 , 不值得天下大才前来投奔 …

在咸阳百姓眼中 , 李斯可是尽忠职守的好官 , 有些考百姓前往西山拮煤挣奖励之时 , 经常看到李斯与其长子李由 , 在拉着箩筐捡四面散落的碎小煤块呢 , 这种好官 , 会排挤大才韩非子 ? 他们才不信呢 。

但流言的传播速度永远如长了翅膀一般 , 迅速传遍秦国各地 。

很快 , 近日两耳不闻窗外事 、 忙于文字改革脚不沾地的李斯也听到了风声 , 登时暄暗叫苦不迭一一神画之中的他 , 确实忽愫君王杀了韩非 , 但眼前的他是断无半分这等心思的 !

他边暄中派人查探流言的来源 , 边急急进宫向君王陈情 , 眼下郑国已前往楚国招揽水家掌门 , 若因这流言功亏一笆 , 他李斯亦算不得十分无辜啊 , 谁让他真跟韩非是同门师兄弟 , 谁让韩非入秦真去了阳武郡呢 ?

偏偏若无君王首肯 , 他还无法将其内情告知天下人为自己辩白 , 好大一口从天而降的铁锅 !

眼下 , 若要平息这流言 , 必须劝王上即刻将韩非召回 , 最好再封他个大官 , 如此才能封住悠悠天下人之口 , 让天下英才知晓秦国并不会埋没人才 。

李斯急急进殿行礼后 , 便开门见山道 ,“ 王上 , 如今各处流言汹涌 , 臣担心此事有损秦国声名 , 还望您早日将韩非召回 , 以行动止住这流言啊 I “

殿上君王气定神闲笑着看向他 ,“ 不知爱卿认为 , 寡人若将韩非召回朝堂 , 该封他个何种官职 ?“

李斯可不如隗状二人那般糊涂 , 他深知 , 平日若推举几个行事麻利得用的小吊倒也罢了 , 以韩非之才 , 其官职至少位列九卿 , 绝不是他一个臣子能轻易置喙的 。

他遂再摇礼拜道 ,“ 王上 , 此事已超出臣廷尉之职权范围 , 臣断不敢妄议 ! 但臣相信 , 以王上之英明 , 定会为韩非妥当安置足以发挥他才干之官职 ..“

赢政暗赞李斯虽才干过人 , 却向来识礼数 、 知进退 , 全不似有人那般 , 仗着资历对他这君王指手画脚 。

他目光灼灼看向李斯道 ,“ 爱卿近日虽忙于文字一事并未早朝 , 想来亦已知晓隔状前几日告老辞官之事 , 这右丞相之位 … 寡人欲让爱卿来担当 …“

李斯闻言噗通就路拜在地 , 战战兢兢道 ,“ 王上 , 以臣之资历才一 , 远不能胜任右丞相之高位 , 还请王上收回成命啊 ! “

这突如其来的馆饼 , 让他是真心感到惶恐啊 !

固然 , 他李斯此生的奋斗目标正是秦相之位 。 但神画预言之中 , 二十年后的他亦不过坐到左丞相之位 , 官员若未建立重大功勋 , 升职亦是要按资排辈的 , 只要右丞相冯去疾一日未下台 , 他便要继续待在左丞相之位 。

是以 , 处处以分寸感约束自己的李斯 , 绝不会在二十年前的今日 , 就想着要越过左丞相王绾与冯去疾那几位御史 , 妄自尊大地接下右丞相高位 。

当年纲成君得范眶推举任相 , 却被满朝文臣排挤以致辞官一事 , 他可是牢牢记在心头的 。

他要的 , 是合乎礼法 、 合乎君心的升迁 , 而绝非这般会引来满朝非议的飞速拓握 。

在李斯的执意拒绝下 , 君王幽幽叹了口气 , 起身下殿扶起他 , 一脸无奈道 ,“ 王

绾不支持新法 , 寡人绝不能让他的权力再膨胀下去 … 至于冯去疾 , 于新法一事 , 对寡人的支持亦远不如爱卿 …“

李斯闻言忽而心头一动 , 不由拙首脱口而出道 ,“ 王上 , 韩非乃当世公认之大才 , 又肯全力支持您施行新法 …“

话一出口 , 他便暗自一惊 : 上当了 , 王上欲委任我为右丞相是假 , 想让我亲口推举韩非是真 !

是了 , 以王上对韩非的信重 , 以韩非对新法的胸有成竹 , 这空出的右丞相之位 , 非他谁属 ?

果然 , 君王一脸惊喜看向他道 ,“ 若无爱卿提醒 , 寡人险些忘了韩非 ! 莫非爱卿竟认为 , 寡人若召韩非回朝 , 他乃是最适合担任右丞相之人 ?“

李斯尴尬地笑了笑 , 王上欧 , 您绕了不大一圈 , 不是又回到让臣像越妄议相位之事了么 ?

不过他转念一想 , 既然君王执意要让他表明立场 , 便算不得是俊越了 。

再者 , 无论是王绾 、 还是冯去疾等人担任百官之首 , 皆比不上韩非上任对他有利 。

一则 , 韩非此人性情耿介正直 , 并不喜拉帮结派 , 但他又颇重情义 , 自己这师兄在他眼中还是有两分薄面的 。

二则 , 韩非与自己立场相同 , 皆是一心支持王上因事异而变法的 , 有了右丞相的支持 , 他这廷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