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分兵(1 / 2)

“既然如此,为何我们还要去厉阳城,若是他们真的设下埋伏,那岂不是死路一条?”戴法兴皱着眉头说道。

刘义恭摇摇头道:“因为我们不得不去,如果我们的兵马没有去厉阳城,那么刘彧很快就会猜到我们只是吸引视线的,他就会知道陛下实际上迁都到了荣华城。”

檀和之附和道:“项开明面上确实选择了朝廷,但是他面对刘彧进攻时肯定会收缩自己的势力,坐看我们两败俱伤,就算荣华城还有八千守军,但刘彧若是举全军攻打,陛下也挡不住。”

听完刘义恭和檀和之的解释后,戴法兴点点头道:“我懂了,现在就是要给陛下争取时间,只要陛下跟项开谈妥条件,项开愿意出兵援助,那么朝廷还有一线生机。”

檀和之笑着说道:“说不定那叛军就没想到我们会从须磨关绕路去厉阳城,所以去厉阳城还有一线生机。”

戴法兴深吸了一口气,随后看向刘义恭道:“请刘相率兵去厉阳城,须磨关自然由在下和檀将军镇守,如果刘相真的被埋伏了,那须磨关还能作为退路,我等也会率兵接应。”

檀和之也严肃的说道:“刘相位高权重,伪帝麾下认识您却不一定与我们相熟,所以还是请刘相去厉阳城找边军的谢晦吧。”

留在须磨关肯定是死,去厉阳城还有一线生机,只要叛军没有在沿路设下埋伏,刘义恭到厉阳城后去找谢晦的边军,让边军去荣华城救驾,这份功劳当真很大。

退一步讲,如果刘义恭率军赶往厉阳城的路上真的被埋伏了,那他还可以退回须磨关,或者直接在亲兵的护送下逃离,反正这条路上山高密林,躲几个人别说数千大军了,就是上万也不一定搜寻的到。

所以去厉阳城的远比留守须磨关要安全。

刘义恭喟然长叹,如果可以他甚至愿意让戴法兴和檀和之离去,自己死守须磨关,只是无论身份地位还是能力,刘义恭都必须要去厉阳城。

事不宜迟,刘义恭对着戴法兴和檀和之这两位自己的老兄弟、好朋友最后一礼,带着两千兵马从须磨关离开,朝着厉阳城而去。

“真是想不到,最后在我身边的居然是你。”看着刘义恭率军离去,檀和之对着戴法兴不屑的说道。

戴法兴也有些尴尬,他对于檀和之也有些愧疚,当然不是对于他,而是他的堂哥檀道济。

当初檀道济被排挤,除了有因为檀道济功高震主引起刘骏担心外,柳元景、董元嗣这帮武将在其中也有不少功劳,最主要的还有以戴法兴为首的文官也对檀道济口诛笔伐。

被皇帝、大部分文臣武将同时记恨,檀道济灰溜溜离开京城仿佛是命中注定。

当初戴法兴更是上书了檀道济十二条罪状,这也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这所谓的十二条罪状也不全是子虚乌有,只不过若说是罪状也是太夸张了。

比如这里面写了檀道济擅自指挥兵马作战,不听从监军命令导致损失惨重,但实际上那监军只是酒囊饭袋,形势一片大好之下居然命令停止进军,差点贻误了战机。

当檀道济自作主张率军离开时,因为耽误了片刻功夫导致被敌军抓住了机会埋伏,但最后檀道济还是成功会军,一战包围歼灭了数万敌军。

“和之,我知道你还在为我当年写的十二条罪状耿耿于怀,可是你可知道这罪状到底出自何人之手?”戴法兴苦笑着摇了摇头。

“何人?”檀和之问道。

“陛下。”戴法兴拍了拍檀和之的肩膀道。

檀和之冷笑了几声,他突然有些后悔主动站出来吸引叛军目光了,这种皇帝为他效力又有什么用,连肱骨之臣都能陷害,那他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报,启禀檀将军,戴大人,叛军离此地还有七里。”传令兵再次赶来回报。

之前攻下须磨关折损了千人,又被刘义恭带走了两千人,现在檀和之和戴法兴手头上还剩下两千多人。

过了一段时间后,张永已经率兵赶到,当他看到关上吊着的数十人,以及城墙上还没擦洗干净的血迹后,这让他心中一沉。

看来自己还真是上当了,带着周德威在那山谷里吹了一夜的风,结果那皇帝已经把须磨关打了下来,准备从须磨关绕路去厉阳城。

张永策马上前道:“请关内守军出关一叙,在下乃是安东将军张永。”

“我去吧。”檀和之淡淡的说道。

檀和之艰难的翻身上马,因为伤势的缘故实际上他已经很难行走了,就算骑马也很是艰难,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出关了。

“大哥,好像是檀和之,看来那皇帝真的从须磨关绕道去厉阳城了。”看到来人后,张辩皱着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