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的沉默之后,孙传庭背负着双手,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灾民们,不置可否的说道。

他早在上任不久之后,心中便有了此等念头,而后更是有了成熟的章程。只是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立即施行。

但是望着城外的这些灾民们,孙传庭决定不再犹豫,立即推行清屯筹饷。哪怕阻力再大,他也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陕西土地兼并之严重已经到">
良久的沉默之后,孙传庭背负着双手,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灾民们,不置可否的说道。

他早在上任不久之后,心中便有了此等念头,而后更是有了成熟的章程。只是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立即施行。

但是望着城外的这些灾民们,孙传庭决定不再犹豫,立即推行清屯筹饷。哪怕阻力再大,他也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陕西土地兼并之严重已经到">

第413章 清屯筹饷(1 / 2)

扬明 柯久 1063 字 7个月前

"王爷,本官打算实行清屯筹饷。"

良久的沉默之后,孙传庭背负着双手,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灾民们,不置可否的说道。

他早在上任不久之后,心中便有了此等念头,而后更是有了成熟的章程。只是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立即施行。

但是望着城外的这些灾民们,孙传庭决定不再犹豫,立即推行清屯筹饷。哪怕阻力再大,他也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陕西土地兼并之严重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随时有可能爆发。

闻听此话,秦王朱谊漶脸上露出一抹不解之色。

陕西不是早就在孙传庭的主持之下,开展清屯田亩的国策了吗。也正是因此,孙传庭方才在陕西杀得人头滚滚,落了一个"孙阎王"的名头。

不过其成效也是显著的,眼下太仓库充盈便说明了一些问题。

在孙传庭上任之前,这陕西的太仓库几乎是连年亏空,何时这等充盈过。

"王爷,本官决定清理军屯。"

许是猜出了秦王朱谊漶心中所想,孙传庭微微一笑,自顾自的说道。

此话一出,朱谊漶脸色大变,身体也不知觉的后退了一步,有些惊愕的盯着身材挺拔的孙传庭。

“孙..孙大人,你可知此举意味着什么?

咽了口唾沫,朱谊漶结结巴巴的开口,身体也不受控制的微微颤抖。

一向颇为善谈的他,在此等话题上也变得口吃起来。

"当然知晓,可是再不变革,陕西就要乱起来了啊.."

孙传庭似乎是没察觉到朱谊漶的异样一般,面色不改,依旧风轻云淡的说道。

封建社会统治国家的物质基础是田赋徭役,它的主要统治工具是军队,明朝也不例外。

太祖建国以后,吸取了前代统治者的惨败教训,决定实行军屯制度。

规定军役由国家定的军户充当,军户耕种军田名隶军籍,供应军役,父死子承,这是为了保证军役的来源,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军粮的供给。明朝统治者用军卒开耕屯种,使其能自给自足,保证官兵俸禄。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原本属于军士们的屯田渐渐的被豪强贵族以及军中将领所侵占,沦为了私人土地。

他们侵占的屯地不只数量大,而且质量高,因此,国家的大量屯地丧失。

并且豪强贵族侵占了优质屯地之后,必定私役军士耕种,这样就直接剥夺了军屯生产的劳动力,破坏了屯田制度。有私役军士耕种之便,他们便大量占夺军屯的田地,如此反复,军屯制度便被破坏。

其中,又以九边重镇的情况最为恶劣与严重。

这么多年传承与开垦出来的良田,大多数都沦为私人所有,成为了私田。军屯制度早已是名存实亡。

孙传庭居然想要对这件事动手,其中风险与阻力可想而知。

"伯雅,此举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呐,即便是皇爷,也不曾对此等制度动手啊.."

又是沉默了一会,秦王朱谊漶重新镇定下来,颇为语重心长的说道。

军屯制度废弛多年,早已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此前也不是没有能臣干吏想整顿军屯,可他们哪个人成功了?最后还不是无疾而终。

听到朱谊漶称呼自己的表字,孙传庭微微一笑,他自然听出了秦王刚刚言语之中的关切之心。

但是眼下陕北就犹如一位病入膏肓的老人一般,若不采取些特殊手段,怕是于事无补。良药虽苦,但却可以救命。

"千万慎重呐。"

见孙传庭似乎有些不以为意,秦王朱谊漶连忙又嘱咐了一句,脸上已是有了一抹急切。

军屯事关重大,它背后所牵扯的利益链可不是之前那些只会横行霸道的低阶宗室可比。一个处理不好,孙传庭可是会有性命之忧的。

自天子即位以来,便将天下百姓的民生问题放在了首位,对于贪官污吏均是采取了强硬的手段。

即便是宗室藩王,也没有逃过天子的屠刀,被天子一视同仁,没有丝毫的区别对待。

可即便如此,天子也没有对军屯制度动手,户部尚书毕自严清理田亩的时候也自动滤过了军屯,由此可见,其背后问题之复杂,利益之大。

毫不客气的说,孙传庭此举乃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将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

若是当真惹了众怒,怕是紫禁城中的天子也保不住他。

"王爷不必再劝了,伯雅心中有数。"

孙传庭摆了摆手,神色依旧平静。

早在昔日心中刚刚萌生这个念头的时候,他便想过自己会遭遇何等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