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数学家阚泽(1 / 2)

“阚泽?” 陈宗疑惑的重复了一句,对这个名字没什么印象。临出征前,兄长嘱咐自己要小心在意的几位大才之中,似乎也没有这个名字。 然而,陈宗不知道,身为穿越者的陈谦却又怎么会不知道阚泽是谁。 赤壁之战时,同样是周瑜与黄盖联手演了一出苦肉计,而被派往曹营送诈降书的人,正是这位阚德润。 没想到,自己改变了历史,曹老板的戏码却落在了自己头上,甚至连演员都不带换的。 东吴的文臣武将并不在少数,只不过这个时期,有很多人尚未出仕孙策而已。不过,比起那些出将入相,动不动就是官至大将军之类的人物,阚泽的官位,就比较特别了。 或者说,阚泽这个人,比起朝臣,他更像一位学者。 阚泽少年时家贫,只得向别人抄书,于是博学多闻。汉末被举为孝廉,出任钱塘长,升郴县令。孙权为骠骑将军时,征召他为西曹掾。后官至中书令、太子太傅,封都乡侯。虞翻称其为“盖蜀之扬雄”、“今之仲舒”。赤乌六年(公元243年)去世,孙权为之痛惜,数日不食。阚泽曾撰有《乾象历注》一书,今已佚。另有《九章算术》,亦不存。 另外,让陈谦对此人记忆犹新的是,阚泽他对圆周率也很有研究,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就是借鉴了他的成果。 不过,按说阚泽现在应该还在四处求学才是,为何会到这鄱阳城里,还选择在这个时候来替黄盖献诈降书? 陈谦思考的时间有点长,其他三人又不敢随意说话,场面一时间便冷了下来。 阚泽见自己报上姓名后,陈谦便开始盯着自己发呆,只感觉浑身不自在,心中暗思,莫非是自己哪里露出了破绽? 终于,在阚泽觉得自己快要冒冷汗的时候,陈谦开口了。 “原来是阚德润,久仰大名,阁下于数算之道极有建树,谦早就盼着能见阁下一面了。只是没想到,我等见面会是在这种情况下。” 一边说着,陈谦还一边摇了摇头,仿佛颇为感慨的样子。 阚泽却有些傻了,此时的他还没有写出自己的成名之作,对于圆周率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皮毛阶段。虽说在数算上有些名声,但也不至于传到陈谦的耳中去吧? 倘若别人恭维自己的口才或是其他什么东西,阚泽只会澹澹一笑。可是,这个人他夸我数学欸!这是什么?这是知己啊! 阚泽一时间恨不得当场和陈谦来一场激情澎湃的数算探讨,索性他还记得自己是带着任务来的,强自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不过,再开口时,也无法再展现出方才那副高冷的模样了。 “泽微末之名,怎敢劳烦陈侯过问。在下此次前来,是带着黄公覆的降书而来,请陈侯过目。” 一边说着,阚泽一边从怀里掏出书信,双手递了出来。旁边自有士兵,将信接过,转交给陈谦。 陈谦装模作样的打开了信,心思却并没有放在上面。既然已经知道了黄盖是诈降,还有必要细看吗? 信上的内容,无非就是说,他黄盖是老臣,兢兢业业的工作,从来没有什么不臣之心。可惜孙策如今已然昏了头,死守着奄奄一息的周瑜,军政事务一概不理。 自己出于好心,谏劝了两句,结果孙策就要杀了自己,多亏众人求情,这才免去一死,不过依然挨了五十军棍。 一封信写的真情流露,将一个忠臣与昏君的戏码描写的淋漓尽致。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可惜,陈谦只要一看到“孙策只顾守着昏迷不醒的周瑜,不理政事”这句话,就会自动带入妖妃祸国殃民,昏君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剧情。 我靠,人家策瑜的确是一对儿,但不是这么个一对儿啊!黄盖你当将军以前,是特么写耽美小说的吗? 强行收起了脑子里那些过不了审的想法,陈谦摆出了一副正经的模样,将自己的思路扯回到了阚泽身上。 这么一个数学天才,如果能拐回去给自家书院当教师,岂不是一件美事?可是要怎么拐呢?总不能强行把人扣押下来吧? 陈谦不动声色的将手中的信递给了陈宗,示意他和徐盛一起看看。随后伸出手指,无意识的在桌桉上敲了起来。 “笃、笃、笃”的敲击声响起,阚泽听着这声响,只感觉陈谦的手指仿佛是敲在自己的心头一般,脑门上冷汗直流。 按照他的预计,陈谦看完信后,要么言语试探,要么直接命人将自己推出去斩首,当然,也有可能他直接就信了,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就是了。 总之,不管陈谦做出什么反应,阚泽都有应对的方法。唯独眼下这种情况,陈谦压根不言不语,这让阚泽一腔的花言巧语全都没有了用武之地。 终于,陈宗两人看完了信,陈谦这才开口问道。 “德润先生,黄老将军的信,陈某已经看完了。只是陈某有一事不解,还望先生指点。” “不敢,陈侯有何疑问,但请说来,泽知无不言。” “如今我大军已然将孙策团团围住,胜利早已是囊中之物。既然如此,我为何还要行此冒险之举?与其去接纳一个不知是真降还是假降的黄盖,还不如老老实实的继续围城,德润先生以为如何?” 阚泽闻言,顿时知道自己遇到对手了。面对陈谦时,自己准备好的满腔说辞似乎全成了无用功。好在这个问题,阚泽觉得自己还是能给出解释的。 “陈侯威武,用兵如神,孙策自然不是陈侯之敌手。可您就算能杀了孙策,这江东之地,总还是需要人来治理的。黄盖乃江东老臣,犹如一面大旗。您若是收降了他,对于日后管理江东,